中一华文课文答案

July 10, 2017 | Author: Pauling Chia | Category: Reading (Process), Nature
Share Embed Donate


Short Description

2017国中华文中一课文参考...

Description

第一单元

成长的足迹

一、捅马蜂窝 理解与探究(p6) 1.略 2.爷爷和奶奶的对话,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奶奶对马蜂的“抱怨”激起 “我”捅马蜂窝的想法,爷爷“要蜇死人”的警告则撩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捅 马蜂窝真的有那么冒险吗?马蜂真的那么厉害吗?于是发生了“我”捅马蜂窝的故事。 3.

4.

情节

捅马蜂窝前

捅马蜂窝时

捅马蜂窝后

心理变 化

有趣/兴奋

胆怯/好奇

害怕/惊恐

“我”捅马蜂窝的过程 当我用竿头触到蜂窝 当我顶住蜂窝使劲摇撼时 当我扔掉竿子逃跑时

马蜂的反应 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 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 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

5.以上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将“马蜂”比喻作“燃料耗尽、决心冲撞的战 斗机”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迅速,以及追击作者时,拼死一搏、决不后 退的气势。 6.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作者会有前后不同的表现是因为在捅马蜂窝 之前,作者只是基于好奇与渴望之下冲动行事;捅马蜂窝之后,作者震撼于渺小的 马蜂在生命受到威胁时的“拼死一搏”。另一方面,爷爷告诉作者那只仰面朝天躺 在地上的马蜂是因为作者而死的,接着又说“你毁了它的家”“它要拼命的”,让 “我”对马蜂为了捍卫家园,视死如归的勇敢产生了敬畏之情。

二、童年絮味 (p11) 理解与探究 1. 作者从这四个方面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童年的玩具、多姿多彩又充实的童年生 活、童年伙伴的趣事、写童年的四季生活

1

2. (a) 从怀念琐碎的童年往事,带出当年的快乐和自在。 (b) 如果将“蹭”改为“擦”整体的效果就不太理想,因为“蹭”字用得准确且 传神,具有动态感和具象感;如果换成“擦”字,无法充分地表示对象的粘 连程度。 (c) “鬼叫狼嚎”本是贬义词,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在这里用来指小表 妹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唱歌。 3. 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碗, 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 成果中。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4. 对爱时髦的儿子来说,小雨鞋显得不够时尚。 5. 作者生活在物质条件比较差的时代,那时的生活一般较清贫。但她却热爱生活, 并有个快乐的童年。虽生活在艰苦的环境里,却过得丰富多彩。她的玩伴很多, 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比父母的年代好得多,他们有 许多的玩具,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苦读书,或是被各种学习班占去了许多时间。 我认为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就应该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和书本,让他 们有多一些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三、成熟 理解与赏析(p13) 1.“童年的梦幻褪色了”是指随着年龄的成长,渐渐地变得成熟和理智,不再有太 多的幻想。 2. 作者说“不再是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是指长大后,变得成熟了,不再 像小孩天真活泼又好动一样了。 3. 诗中“渐呈修长的双手”指的是“渐渐长大了,所以个子变高,双手变长了”。 4.“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开始有了秘密和苦恼,但是这些秘密和苦恼只能写在日记里。” 四、永不道别 理解与赏析(p17) 1. 文中共叙述了三次的道别, 第一次:“我”远离家乡离开爷爷和小伙伴们。 第二次:大伯远离家乡去前线,与爷爷生离死别。 第三次:“我”与爷爷永别。 2. 蔷薇花凝聚着爷爷对晚辈的期盼、祝福与疼爱,寄托了“我”对长辈的敬爱和怀 念。

2

3. “心目中那块特殊的地方”是指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热爱; 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愉快的心情。 4.

文中的爷爷是个慈祥的人,例如: “突然之间,我感到一只大手在轻轻地抚摸 着我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爷爷。” 爷爷也是个乐观的人,例子:“千万 不要被世上的悲哀和孤独缠绕。” 当你和朋友们分离时,想远一些,特别是记 住第一次问好。” “你好,我的朋友。”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 闭上了。爷爷还是个坚强的人,作者说“在这以前,我还未见他流过泪呢。”

5. 与爷爷的诀别让“我”感悟到人生免不了悲伤和离别,我们不能总沉浸在离别的 痛苦中,而应该学会让快乐的回忆来调整心情,积极面对现实。永不道别使我们 坚信终有一天会再见,就能少一分悲伤,多一分期待。

五、走一步,再走一步、 理解与赏析(p21) 1. 费城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悬崖,结果“我”因恐惧而 被困在悬崖的一个石架上,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地爬下了悬 崖,并且得到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2.

段落 第十一至十五段 第十六至十七段 第十八至二十一段 第二十二段

情节 伙伴离开,“我”哀求,却被嘲笑,最后 只能无助地哭泣。 父亲来了,“我”不肯下去,哭泣。 “我”听从父亲的指导,开始一步一步往 下走。 我成功爬下悬崖,投入父亲的怀抱哭泣。

我的心情 恐惧 怕死 信心大增 有成就感

3.我认为编者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困难面前, 应该一步一步慢慢地战胜困难,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畏惧困难。 4(a)不可以删掉。因为“然后”之后的逗号具有停顿的作用,使朗读时能够突显 “我”的成就感。 (b)略 5.略

3

第二单元

学习之乐

一、人生何必处处拿第一 理解与探究(p27) 1.点明文章主旨,反对女儿为了取得第一名而一味地追求快速阅读的学习方式,教育 女儿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反而应该仔细地琢磨文中的意义,“学” “习”“思”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2.四种不正确的读书方式和目的: a.追求数量和速度,不求理解。 b.比赛考试,不去欣赏、享受。 c.只知道“学”,不知“习”和“思”。 d.只顾读书,不能学以致用。 3. 不能,因为“博物馆”事例是用来类比上文读书只讲数量和速度的害处,以便通 过女儿的实际体验,让女儿轻易了解作者想表达的道理。至于“孔子说的话”和 “种番茄”事例则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不能交换顺序。 4.

只研究 一两样 东西

看得不 多

广泛涉 猎不同 书籍

属于读 书 方式 精读

浏览 看得多 像参观 图书馆

学得最 多

学得不 多

5.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学问形象化,让读者轻易地明白学问必须结合实践,通过 不断地应用,方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6.略

4

二、童年读书 理解与探究(p32) 1.

我为了看《青春 之歌》被虫咬且 耽误喂羊。

我为了看《封神 演义》给同学家 拉磨。 我为了看《三家 巷》钻到牛棚 里。

我为了看《破晓 记》被马蜂蜇脸 且被二哥打。

我为了看《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 而被灯火烧焦了

2. (a)“晕头涨脑”写出作者因长时间专注看书及被蚊虫叮咬而出现的身体不适, 表现作者童年迷恋读书。 (b)“费尽心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写出哥哥不想让我找到书,反衬作者童年 很迷恋读书。 3. 莫言童年迷恋读书,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想方设法读了很多书,每当读书时都能够 十二分地专心,非常投入。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 煌。我们要像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三、冬夜读书示子聿 理解与赏析(p34) 1. 古人的求学问应该不遗余力,“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2.老始成:到老的时候,才能有所成就。 绝知此事:从根本上透彻地了解一件事。 四、王几何 理解与赏析(p39) 1.王老师给四十二个同学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形。 2. 3.

期待好奇

欢乐惊讶

严肃佩服 (a)教室:jiào

(b)教课:jiào (c)教学:jiāo 5

(d)教授:jiāo (指讲授);jiào(指职称) (e)教诲:jiào 4.(a)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b)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5.(a)夸张修辞手法 (b)比喻修辞手法 (c)递进修辞手法和比拟修辞手法 (d)反问修辞手法 五、那一年,面包飘香 理解与赏析(P42) 1.面包师傅成功的秘诀有: 一、老师的关心与鼓励 二、身处逆境不气馁 三、一心一意地学做面包 四、勇于创业 2.文中的老师是个对教学热忱,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当他听见所教的学生在小学毕业 后,不用功念书,他并没有因此而对那名学生失望,反而感到心急如焚,甚至在那 名学生没有继续升学时,亲笔写信规劝他。 3.略

6

第三单元

父母的爱

一、荷叶母亲 理解与探究(p48) 1.略 2.

分类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

四看红莲

环境描写

繁杂的雨声浓阴 的天

雷声作了雨愈下 愈大

雨势并不减退、大 荷叶慢慢地倾侧下 来,覆盖红莲

雨点不住的打着、勇 敢慈怜的荷叶上,聚 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红莲情态

菡萏已开满亭亭

左右攲斜

红莲给倾侧的荷叶 护着

不动摇

作者心情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爱描写

-

-

母亲唤着、坐在母 亲旁边

荷叶让红莲安全、母 亲让作者安心

3.

文中词语 风雨 菡萏 红莲 荷叶

象征意义 混乱的局势 成长中的儿女 子女 母亲

4.这段文句蕴含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依赖之情。 5.略 6.略 二、今生今世(《母难日》三题之一) 理解与探究(p50) 1.略 2.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指作者诞生的那一天。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指母亲离世的那一天。

7

3. “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蕴含了作者对母亲离世的悲痛之情。我认为诗人这 样写很好。母亲已经永远长眠,感官意识也随着长眠而停止运作,根本上无法知 道作者正在为她悲泣。作者也意识到了这点,因此明白此刻任何的语言都是多余 的,既无法让母亲知道他对母亲的爱意,也无法挽留母亲的逝世。仅从母亲视角 的一句,以及作者自身视角的一句,便将儿子失去母亲的哀痛,以及母亲因死亡 而无所知的死别之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不能,“一遍一遍又一遍”既对应上文的“无穷无尽”也对应下文的“回荡”,从 结构上逐字逐句地表现了“笑声”的长度,加强了欢乐的氛围,突显作者与母亲的 美好相处时光与亲密的母子情。 5.略 三、背影 理解与赏析(p54) 1.差使:工作 变卖典质:变卖财物 亏空:债务 惨淡:凄惨 赋闲:失业 谋事:求职 2.(a)课文第四和第五段中,作者要提及年纪是为了用年纪来显示自己已经长大成 人,而非小孩,暗示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不需依赖父亲。两次提及自己的 “聪明”是自嘲,自嘲自己自以为聪明,聪明得不明白父亲对自己的关 爱,懊悔当时自己对待父亲的方式。 (b)i.表现了作者不再需要依赖父亲,父亲却仍旧关爱作者的父子情。 ii.表现了父亲因完成买橘子给儿子而放松满足的心情。 iii.表现了父亲不放心儿子,始终关爱儿子的情感。 3.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在于主题,两篇皆是讴歌母爱与父爱,描写父母之爱的文章, 行文流畅自然,描摹贴切,情感真挚而感人。

8

四、羚羊木雕 理解与赏析(p59) 1.略 2.(a)“我”明知撒谎不对,却还要撒谎,因为担心母亲责备他擅自将羚羊木雕转 送他人。 (b)“我”不愿意要回那个羚羊木雕的原因有: i.送出了东西又反悔收回是不守信用的表现,况且羚羊木雕不单单只是一份 礼物,更是见证他和万方情谊的信物。 ii.万方是个仗义的朋友,有恩于他。 iii.万方非常喜欢羚羊木雕。 (c)万方的仗义表现在他为了不让“我”伤心和受罚,万芳宁可自己受处罚,也 要和“我”交换已经被树杈划出一道长长口子的破裤子。 3.略 4.

人物 我 妈妈 爸爸 奶奶 万方

人物形象 软弱、珍视友情 固执严厉 威严 通情达理、慈祥 仗义、明白事理

5. 我们珍惜友情的同时也应该尊重父母,凡事多主动和父母商量,学习良好的沟通, 才能营造温馨的家庭。

五、金色花 理解与赏析(p61) 1.(a)共写了三个画面: i. 母亲做祷告时,我用花瓣散发香气; ii.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iii.母亲拿灯去牛棚时,我跳到母亲前面,恢复原形。 (b)孩子想变成金色花,因为想和妈妈玩一场亲子躲藏游戏。 (c)表现了孩子活泼纯真,无忧无愁的性格特点。

9

2.“孩子,你在哪里呀?”表明妈妈正在寻找孩子,因此语气暗含焦急额情感。后文 的“你到哪里了,你这坏孩子”则表明妈妈寻获孩子,语气含有惊喜、嗔怪、关爱 的复杂情感。 3.上面两个句子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情。“散发出香气”是孩子想回报母 亲对他的爱;“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表面上是替母亲遮挡阳光,实为 对母亲表示依恋。 4.不是可以隐瞒。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将孩子独有的天真淘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 方面,也表现了孩子喜爱妈妈,愿意向妈妈撒娇的情感。

10

第四单元

手足情深

一、阿豺折箭 理解与探究(p66) 1.吐谷浑的国王阿豺在临终前,通过折箭让儿子二十人和弟弟慕利延明白团结就是力 量的道理,叮嘱他们唯有齐心协力才能使国家安稳。 2. 他担心二十个儿子不能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 3.(a)一支箭容易折断,很多箭就难以摧毁了。 (b)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合力一心,然后(我们的)国家才能稳固。 4.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启示是:团结就是力量。 二、风筝 理解与探究(p70) 1.(a)作者看到天空的风筝,会感到“惊异和悲哀”,因为在北京严冬的天空上看 到和故乡相同的风筝,所以感到惊讶。但是,眼前的风筝却使他想起小时候粗暴反对 弟弟玩风筝的往事,因此悲哀。 (b)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的是作者在一间堆积杂物的 小屋里,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伸手折断弟弟制作的蝴蝶风筝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掷在地下,踏扁,然后傲然离开,将弟弟留在小屋里。 (c)因为作者知道自己无法得到真正的原谅,感到无法释怀。

2.(a)虐杀:虐待而致死 (b)惊异:惊奇诧异 (c)嫌恶:厌恶 (d)惊惶:惊惶 3.略

11

三、七步诗 理解与赏析(p72) 1.略 2. 曹植以“豆”自喻。 3. 诗歌中的“泣”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与痛苦。 4.比拟修辞手法 5.这首诗给我的启示是:兄弟之间应该友爱互助,不应自相残杀。 6.略 7.

不同之处 《七步诗》 “豆”字用来比喻曹植(作者自身) “萁” 字用来比喻曹丕(作者的哥哥) 中心思想:希望兄弟间不要自相残杀

《反七步诗》 “豆”字指席上的佳肴 “萁” 字指灰,成了“田中肥” 中心思想:歌颂“萁”成全他人,牺 牲自我的精神。

四、表哥驾到 理解与赏析(p78) 1.我觉得合适,因为这样的大词小用既带出调侃的意味,让文章显得轻松诙谐,又能 够夸张地突显“我”的心理。这些词语暗示了“我”觉得自己比妈妈眼里十分优秀 的表哥矮了一截,还写出了对妈妈一味批评自己、肯定表哥的逆反心理。

2. 第一次:为了阻止表哥来“我”家,以免自己承受无名的压力; 第二次:为了阻止表哥离开“我”家,以便与一见如故的表哥有更深的交往。 3.

i. ii. iii. iv.

表哥用英语问候“我”,“我”用华语回答。 “我”会做飞机模型,表哥称赞“我”。 “我”和表哥玩投篮时,妈妈一味地批评“我”,大姨却夸奖“我”。 先是“我”怕优秀的表哥会把“我”比下去,而希望他们别来;后则因为受 到大姨的表扬,使“我”信心倍增,希望他们留下。 12

这样写的作用在于通过鲜明的对比,反映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现象:家长喜欢通过别人 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却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失去信心。 4. 文中的妈妈和大姨两位母亲的共同点有: i. 爱孩子 ii.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批评多,表扬少。 iii. 只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却很少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特长。 5.略 五、至死不渝姐妹情 理解与赏析(P81) 1. 姐姐无私,善良乐观,自信开朗,疼爱爱妹妹,一生为妹妹无怨无悔地付出; 妹 妹为人冷淡敏感,却懂得感激,心疼姐姐;“我”进退有度,懂得注意场合说话, 善良且乐于助人。 2. 我深深地感受到两位老人的姐妹情深,假若手术不成功,必对姐姐造成沉重的打 击;假若妹妹手术成功,妹妹必须承受术后的皮肉之痛以及康复期内的精神折腾, 这样的沉重让我不忍心去揣测。 3. 赞同。本文写两姐妹至死不渝的挚爱深情,与“我”的思乡、“我”的家人都没 有关系,前后并无照应,所以可以删去。/ 不赞同。“我”的想家也是亲情的体现, 两姐妹故事也是感人的亲情故事,主题是一致的,所以不用删。 4. 适合。她们之间有着“人到垂暮还不散的关怀,人之将逝还存留的感激”,姐妹 间的深情几十年如一日,至死不变,因此用“至死不渝”形容恰到好处。

5.略

13

第五单元

人间有温情

一、桃园三结义 理解与探究(p88) 1.张飞、关羽愿意和刘备结为兄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三个志气相投,都有报效国家的 意愿。 2.略 3.

人物 刘备 张飞

身高 七尺五寸 八尺

资料 1 两耳垂肩 豹头圆眼

关羽

九尺

胡须足有 二尺长

资料 2 双手过膝 满脸络腮 胡 面色枣红

资料 3 面如白玉 形貌异于 一般 唇如涂脂

资料 4 唇似红脂 声音粗犷 洪亮 眼如丹凤

资料 5 眉似卧蚕

4.略 二、破瓮救友 理解与探究(p90) 1.司马光是个见义勇为、冷静聪颖、勤奋好学的人。 2.自是手不释书 3.(a)一名儿童爬上大水缸。 (b)失足跌落水中被水淹没。 4. 其他朋友遇事惊慌失措,遇难弃友;司马光遇事冷静果断,随机应变,勇救友人。 5.略

14

三、一幕感人的短剧 理解与赏析(p94) 有福同享

1.感情变化: 原因:

互不搭理 好友不愿将玻璃珠 项链借给作者;作 者不愿将橡皮借给 好友。

情深手足 好友借演短剧的机 会获取作者的原 谅;作者反思自己 的行为。

2.略 3. 不应该。在情义上,虽然说好朋友应该有福同享;但是借或不借是个人的权利。 4.“我”的性情倔强而小气,“朋友”则相对宽容,能够包容“我”的缺点。我能够 反省自己的缺点并且改正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朋友主动向“我”和 解,宽宏大量的行为也值得我们学习。 5.略 6. 做人应该宽容大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四、睡莲 理解与赏析(p97) 1.作者写上述句子的用意在于彰显小姑娘的亲切和善,她不嫌麻烦,愿意主动照顾病 房内的病人,让人感受温暖。 2.

姑娘 姑娘 A 姑娘 B 姑娘 C

声音 像清风 像春风 像百灵鸟

性格特点 亲切和善 温柔细腻 活泼爽朗

3. 三个小姑娘的热心助人的事迹和美好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原本 孤寂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所以感觉也迥然不同。

15

4. 作者想要强调她们就是我们身边任何乐于助人的小人物。姓名不重要,重要的是 她们友善的态度以及给人带来温暖的举动,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五、失去的草篮 理解与赏析(p100) 1.表达了作者对草篮、爷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爷爷给“我”编织小小美丽的草篮,是为了在草篮里寄托他对作者的爱与希望,希 望“我”能够做个勤劳又善良,并热爱自己乡土的人。“我”对这只草篮怀有深深 的感情,因为草篮装满了爷爷的爱,还陪他走过了快乐童年,穿过了故乡的各处土 壤。 3. “我”的愿望是能够尽自己所能,给自己的孙子最好的、快乐的童年。 4. “失去”的含义不仅仅是指草篮丢失了,而是失去了陪伴着“我”成长的爷爷、 童年的玩伴及美好的童年岁月。

16

第六单元

遇见动植物

一、白居易诗两首 理解与探究(p105) 1.(a)目的在于说明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辛劳,劳记他们的养育之恩,好好孝顺父 母的道理。 (b)重要,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所以我应当由衷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尽己所能行孝道。 2. 《燕诗》中的双燕感到悲伤,因为它们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子女长大后却离弃 它们远走高飞;《慈乌夜啼》中的慈乌则因为还未来得及奉养母亲,回报母亲的 恩情,母亲却已经逝世而感到十分內疚和悲伤。 二、牵牛花 理解与探究(p108) 1.(a)

系统:xì 系鞋带:jì (b) 搀和:huo 和缓:hé (c)一垛砖:duò 垛子:duǒ

2.这几句话表现了牵牛花积极向上生长的精神。 3.

作者对牵牛花的呵护之情 百费心思照顾

急中生智,悉心照料 心为花想,喜爱有加 花是精神的寄托

课文的句子 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 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 儿。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 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 程,或者会好一点儿。 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 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 小立一会儿。

17

4.作者这样写的作用在于通过牵牛花的藤蔓和叶的生长过程,反衬牵牛花的顽强生命 力和积极进去的精神。 三、梅花 理解与赏析(p109) 1.这首诗从梅花的颜色(白胜雪),梅花的气味(幽香)和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 三方面,表达了梅花高洁、坚韧不拔的品格。 2.这说明了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一只驻足我梦境里的羊 理解与赏析(p113) 1.

汉字 嶙

读音 lín

峋 簇

xún cù

舔 腻

tiǎn nì

意思 i.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ii.形容人消瘦露骨; iii.形容人刚正有骨气 形容人消瘦露骨 i.聚集; ii.聚集成团或成堆; iii.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 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 i.食品中油脂过多; ii.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 iii.厌烦; iv.润泽细致

2.略 3.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句子: i.老羊显得很温顺、安详,慢腾腾地咀嚼。 ii.老羊一改往日拖拉的步伐,飞快地向我奔来,边奔跑,边喊叫:“咩咩,咩 咩……”声音有点委屈,眼神里有一丝伤感。 iii.它并没有一点失望的样子,仍然舔我的手掌。 iv.老羊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他面前,警告他以后不要随便欺负我。 这样写,可以将羊的内在情感具象化,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羊的情感,生动了羊的形象。

18

五、猫 理解与赏析(p116) 1. 猫的脚印。本来是黑乎乎的脏脚印,却说是美丽的“小梅花”,可见猫和作者 的关系多么亲近,作者多么喜欢这只顽皮的猫! 2.略

19

第七单元 故事里的智慧 一、夸父逐日 理解与探究(p120) 1.

字 逐 遂

字形 辶+豕,豕上没 有两点。 辶+豕,豕上有 两点。

字音 字义 zhú 追赶;驱逐;挨着 suí suì

偏瘫 顺;合乎;就;于是

2.略 3.(a)到北方喝水。 (b)在半路就渴死了。 4.略 二、一毛不拔 理解与探究(P122) 1.(a)随即(阎罗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 (b)阎罗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必须将(全身的)毛尽数拔掉。” 2.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要成就大目标(投胎做人),就必须作出一定的牺牲 (不怕痛,舍弃身上的汗毛)。 3.略 三、小王子与狐狸 理解与赏析(p128) 1.(a)“驯服”意指建立关系,成为彼此在世上的依靠的友好关系。“驯服”需要 有耐心、有规律、有责任、有仪式和有时间这五个条件。

20

(b)小王子说那些玫瑰一点都不像他的那朵玫瑰,因为那些玫瑰还没有和小王子 建立关系,小王子并没有像对待它的玫瑰般,在那些玫瑰身上花费时间、精力和 情感。 2.“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这句子概括了文 章的主题;略。 3.略 4.略 四、仓颉造字 理解与赏析(p132) 1.他看邻居办事认真,还把他交代的事结绳记事。 2.他是个信任邻居的人。他清楚交代邻居以一马换两车后,就放心让邻居到马厩去牵 马。除此,他还是个明白事理、宽容大量的人。邻居记错他的交代,反以两马换一 车后,并没有怪罪邻居,也没有怀疑他是否中饱私囊。 3.不可能,因为汉字如此多,不可能由仓颉一个人造完所有的字。 4.略 5.略 五、普赛顿与雅典娜 理解与赏析(p136) 1.

字词 自诩 赐品 恬静 丛聚

读音 zì xǔ cì pǐn

意思

自夸 旧时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 位低或晚辈 tián jìng 安静;宁静 cóng jù 即聚集

2.略 3.略 21

第八单元

阅读名人

一、爱的真谛 理解与探究(p142) 1.(a)因为“爱”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的实物所能表达的,“爱”是需要通 过用心感受,才能领悟什么是爱。 (b)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包含爱和耐性的教育以及引导下,领悟了爱的真谛。 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使她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让她觉得温暖。 2. 我认为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和爱深深影响着海伦 • 凯勒,改变了海伦凯勒的命 运。我觉得没有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海伦 • 凯勒不会有这般非凡的成就。 3. 略 4. “虽然……但是”具有表示句子转折关系的作用;“既……又”则具有表示并列 情况的作用。 造句:(i)虽然足球训练异常的艰苦,但是他坚持到底,终于成为出色的足球员。 (ii)音乐既能陶冶性情又能纾解压力。

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理解与探究(p147) 1.

序号 (a) (b) (c) (d) (e)

词语 深奥 追悼 爱戴 怒号 呻吟

读音 shēn ào zhuī dào ài dài nù háo shēn yín

2.

序号 (a)

词语 张冠李戴

(b)

囫囵吐枣

意思 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沉痛地怀念死者 敬爱并且拥护 大声叫唤(多用来形容大风)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意思 比喻弄错了对象或 弄错了事实。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 析地笼统接受。

造句 别人问他事情的真相,他张冠李戴地 胡说一通。 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只会让人一知 半解,无法全面地掌握知识。 22

(c)

饱经风霜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 难困苦。

志庆即使饱经风霜,但依然坚持信 念,不畏惧任何困难。

3.(a)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 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b)文章内容: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万人追悼鲁迅、鲁迅与“我”谈论《水浒传》、 鲁迅笑谈“碰壁”、鲁迅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的事迹,带出了作 者对鲁迅伯父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同情和关怀劳动人 民以及严谨为学的性格特许证。 性格特点:鲁迅和作者谈起《水浒传》时,作者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 只是笑说自己记性好而已,而作者非常羞愧,决定认真读书。当 作者问起鲁迅的鼻子又扁又平的原因时,鲁迅展现了他的幽默, 回应了作 者因为一直“碰壁”。鲁迅和弟弟救治受伤的车夫, 还掏钱给车夫,让他在家休养几天。即使鲁迅病得很严重,都时 刻关心女佣,不让她干重活儿从这些生活琐事,可以看出鲁迅为 人温和、严谨为学、乐于助人及时时替别人着想的性格特点。 4. 既为无法改变整个大坏境而感到沉重无奈又为自己的力量过于渺小而感概。 5. 因为通过女佣的叙述,更能真实地说明鲁迅关心女佣的实况,让文章更具真实性和 说服性。这样写能够从侧面烘托鲁迅的高尚性格。 6. 略 三、音乐巨人贝多芬 理解与赏析(p151) 1.(a)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b)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c) 悲剧一般的神情、包含愁苦和力量的脸、或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的 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烦人下颚——一位刚毅、善良、执著的人, 透出坚韧无比的意志力。 2. 因为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沮丧。一方面,耳聋给贝 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 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 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 如树好。

23

3. 热爱音乐、热爱自然、善良坚强、忧郁而独立。 四、倾资兴学的陈嘉庚 理解与赏析(p154) 1. 建立厦大与创办《南洋商报》,两者之间仅隔两年,显示陈嘉庚有意联系两者, 采取一报多用的策略,通过报章呼吁人们支持厦大,积极捐款,宣扬他的教育理 念,要中国人自强自富;同时,他也要借中文报章传承中华文化。 2. 即使面对公司营业亏损,但为了当时正在兴建,急需资金的厦大校舍,陈嘉庚毅 然变卖孩子名下的大厦及自己的三幢别墅,表现出他矢志办学的胆魄和决心。 3. 他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为了鼓励家家户户把女儿送去学堂,他规 定女生上学费用全免,而且每个月还发给每个人 2 至 3 元的津贴。 4. 陈嘉庚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即使在筹办教育的过程中,曾三次募捐皆告失败,仍 不放弃,毅然决定“自己来”。学校办成后,他深知师资足以影响教育,他不惜重 金,不辞劳苦招纳贤才。他不为利益,无私奉献在教育上的意志坚不可摧。 5.略 6.略 7.略 五、我的信念 理解与赏析(p157) 1. 居里夫人

工作态度 坚韧不拔、执着勤奋

生活志趣 栽花、植树、建筑、诗 歌朗诵和仰望星辰

24

研究宗旨 对真理的探讨、为人 类的利益

2.(a)这种力量涵盖了决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和崇高的使命感。 (b)因为作者非常热爱科学,如果不是生病的缘故,她会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献 给了科学。无奈的心情。 3. 居里夫人是个对科学研究无私奉献,不贪图物质上的利益的人。 4. “不仅……而且”用于表示进一层的关系。“不仅”引出作为基点的意思,“而 且”引出进一层的意思。 造句:爱迪生不仅发明电灯泡,而且还发明了留声机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

25

第九单元

传统与味蕾

一、过年 理解与探究(p164) 1.(a)效果一样,因为意思相同。 (b)“膜拜”是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跪拜”是跪在地上磕头。前者 比后者在行礼仪式上,更虔诚,更注重礼节。 2. 送灶 •二十三夜灶 君菩萨上天、 打年糕

祭祀 • 二十七 夜祭年 菩萨

大年夜吃饭

• 年夜饭吃饭的碗 数必须是 双数、 分送压岁钱、年 夜讨债

初一拜年玩耍 • 吃喝玩乐、 拜年

3. 略

二、端午古诗二首 理解与探究(p166) 1. 两首都是悲悼屈原之作、都为屈原鸣冤叫屈、诗的基调是悲哀与无奈的。 2.略 三、寸枣·天公豆 理解与赏析(p170) 1. 作者的友人原本并不喜欢这些食品,没有炫耀的理由,她会向别人夸耀因为她身 在外国,想向外国的朋友介绍家乡特有的传统食品。 2. 句子表现了老饼家落寞又无奈的心情。 3.略

26

四、粥 理解与赏析(p174) 1. 吃粥使作者联想到生病,但是母亲亲自熬的粥黏和,烂,而颗颗米粒是完整的, 味道很香,勾起了他的食欲。 2. 友人家的“四色小菜”其实相当丰盛,包含了豆腐、花生米、油条和皮蛋;台湾 的“清粥小菜”的粥里经常羼有红薯,小菜是小盘小碗,荤素具备,适合当消夜。 3.(a)对穷人而言,有稀粥吃好过挨饿。 (b)腊八粥材料繁多,好比形式多样化的综艺节目。 (c)腊八吃粥已成为一种习俗,每户人家家里都有腊八粥,不必彼此馈送。 4.略

五、下象棋 理解与赏析(p177) 1. 说明作者迫不及待地要与“敌手“对弈。 2. 人生难免会遇到走投无路的窘境,但只要我们从容面对,坚持到底,必定能绝处 逢生,安然度过难关。 3.略

27

第十单元 与自然共存 一、把森林还给众鸟 理解与探究(Pg182) 1. 我时常被松涛吵醒,朦朦胧胧中,总以为是置身在海上。 2. 虽然夜里涛声扰人清梦,但白天的松树婀娜多姿与柔韧特征,松叶的柔软,林间 众鸟的啁啾声,使她置身于四季如春的国度。 3.(a)比喻修辞手法。松树被锯倒后,没有松树遮荫,房间不再凉爽,作者这样比 喻不但描述了实际情况,而且形象生动地说明作者的感觉。 (b)比喻和对比修辞手法。把心情比喻为晦暗或晴朗的天气,又以子夜对比正午, 晦暗对比晴朗。子夜是夜里最黑暗的时刻,而正午是一天中最光亮的时刻, 因此是最两极的情况,借此强调作者的失望和希望程度。 4.略

二、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理解与探究(p184) 1.略 2. 因为人类的文明建设及对物质的着重追求,不知不觉破坏了自然环境,进而影响 了整个自然生态,包括人类本身。 3.那将是一个令人感到没有希望、没有明天的世界。 4.略

28

三、繁星 理解与赏析(p187) 1.(a)因为作者躺在船的舱面上,船在动,感觉星星也在摇晃,给人一种视觉的感 受。 (b)作者热爱星星、星空。 (c)那个天上的巨人”指星座(猎户座)。那个星座像个巨人在跑的形状。 (d)因为当他看到喜欢的繁星时,仿佛觉得自己在母亲的身边,既熟悉又亲切, 对母亲产生了思念之情。 2. 三个。 时间 地点 心里感受

从前

三年前

如今

在家乡

在南京

在海上

在自家院子,望 着星天,巴金就 会忘记一切,仿 佛回到母亲怀里 的感觉。

巴金对天文学有了 一些认识,再看星 星,他感觉很亲 切,觉得光明无所 不在。

远赴法国途中, 看到熟悉的星 星,感觉轻松, 好像睡在母亲怀 里一样安详。

3.(a)比喻修辞手法,将星星喻作萤火虫,使文章生动有趣。 (b)比拟修辞手法,将星星加上人的动作,使文章更生动。 (c)排比修辞手法,突显海上的夜空的美。 4.略

四、雷雨前 理解与赏析(p191) 1.(a)略 (b)使整篇文章更形象化及朗读时更生动具体。

29

2. 时段 环境和感受 周围环境 人们的感受

雷雨前

雷雨时

雷雨后

乌云密布 肮脏闷热 龌龊窒息 焦躁难受

电闪雷鸣/雷雨交加 磅礴壮丽 清风扑面 绝处逢生

干净清凉 充满生气 神清气爽 充满希望

3.略 4. 比拟修辞手法。把蝉儿的鸣叫拟人化,表面上描述天气的闷热令人窒息的状况, 实际上表达受压迫的百姓心里的难受。 5.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表达了人们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 界的信念。对大雷雨的渴望,对大雷雨来临的喜悦,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向往, 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五、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理解与赏析(p194) 1.(a)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物体,人类也是万物中的 其中之一;同样,人类的成长环境离不开大地,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与 大地息息相关。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 (b)他们的祖先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c)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任何发生在大地上的事,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 生活和命运。 2. 同意。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有对大地的主控权,谁也不能破坏、损伤大地 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 生命得以延续。 3.比喻修辞手法: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比拟修辞手法: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 排比修辞手法: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 飘来的松脂的幽香。 4. 略

30

第十一单元

科学世界

一、门外有敲门声 理解与探究(p200) 1.略 2.他们称呼对方为先生和夫人,反映了他们互相防范及猜忌的心态。他们会有如此的 心态,因为他们怀疑彼此是否是真正的人类,还是被人克隆了,所以互相试探彼 此。 3.(a) 格林太太提问格林 先生 你们结婚后,生活 怎么样? 我们非常恩爱,非 常幸福

格林先生反问格林 格林先生提问儿子 太太 吉姆 您知道她最喜欢什 早上走之前,我对 提问者的问题 么吗? 你说什么了? 当然是珠宝了,另 科技真好 被问者的答案 外,还有首饰、衣 服香水等。 提问者的心理状态 猜疑 试探 怀疑 要证明夫妻之间的 夫妻之间彼此应该 说明父亲和儿子之 作者书写母目的 真正情感 知道对方所喜爱的 间以暗号来确认对 东西 方 (b)最后一个情节,那就是门外站着同样惊讶的格林一家。因为留下悬念,让人 疑惑那一家人是被克隆出来的。 4.略 分类

5.略 二、死海不死 理解与探究(p203) 1.

特征 成因 变迁

人淹不死、没有生物、海水咸度高 古代神话:猜测 今人解释:地形特点、化学成分、物理变化 以前 :荒凉 现在 :生气 未来 :干涸 31

2.(a)指没有生物,草、木、鱼、虾的死 (b)指实际意义上的消亡,死海干涸、消失 3.把死海浮力大的现象说明得更形象、更神秘,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4.引水入死海。 三、无微不至 理解与赏析(p207) 1. 科技的发达虽然为人类带来无穷便利,但不能感应人的生死。 2. (a)“那只大的手也在灵活地活动着,从特鲁身上脱下宽大的睡衣扔进旁边的电 子洗衣机。”“手又给他穿上了洁白的衣服。”单靠一只大的手,又如何能 够灵活地脱衣穿衣? (b)“大门口有许多职员,其中一人隔着塑料车门向特鲁喊着……”既然公司职 员隔着塑料车门,紧接着又如何伸手“拉特鲁的手”呢? 3. “溶化”不能改成“融化”或“熔化”。“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 “融化”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熔化”则指固体物质加热后变成液体。 4.好,这题目具有讽刺的意味,讽刺了虽然科技虽然能够“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 但是不能察觉人类的生死。 5.略 四、鱼骨头的陷阱 理解与赏析(p211) 1.作者运用相近的词语,是为了强调保安偷窃时的鬼祟动作。 2.因为他已确认街上没有动静,而且他学过几手拳脚,手脚灵巧。加上他是这家珠宝 店的保安,对店内的结构和保安系统了如指掌,他又从老板那儿偷出了钥匙复制了 两枚。因此,他对自己如此精密的计划,充满自信。 3.有不同之处。“即使……也”在文中表示假设的让步,“即使”表示的条件,可以 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即便……也”在文中是用 来加强语气,指纵使。

32

五、写在雪地上的书 理解与赏析(p215) 1.(a)兔子巧妙地摆脱狐狸逃生;兔子巧妙地摆脱大雕逃生。 (b)兔子的脚印中后脚留下的脚印是长方形的,前脚留下的脚印是小圆形的;狐 狸的脚印要略大一点,雪地上留下它锋利爪子的深痕。 2.喜欢,因为将动物留在雪地的脚印比喻成写在雪地的书,即生动又富有诗意。 3. “狡兔三窟”的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有多个藏身的地方,就好像文 章里的兔子,为了摆脱狐狸的追踪,钻进并穿过一个雪堆,接着又穿过矮树林, 然后在一堆干树枝底下悄悄躺着,等到狐狸走远,又钻进了密密的树林。

33

第十二单元

感悟生活

一、顶碗少年 理解与探究(p220) 1. 情节

第一次表演



第二次表演

失误 —— 努力

失误 —— 努力



第三次表演 成功

2.(a)“微笑”“不失风度”表现了少年镇定的心理活动,即便出现失误,但仍能 保持镇定,应对自如。 (b)“索性”的意思是直截了当;干脆。 (c)作者“激动”一词,是为了突显对那位顶碗少年表演的印象深刻,不论时隔 多久,一旦想起,便能牵引作者的心情。“激动”不能用“感动”来代替, 因为“激动”一词较“感动”一词来得强烈,更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心情。 3.蕴含了作者对少年勇于拼搏的敬佩之情。 4.略

二、孩子给我的启示 理解与探究(p223) 1.课文标题《孩子给我的启示》有作者从孩子身上感受人世间的美好,孩子启发作者 学会知足感恩、关爱的含义。 2. “我心中暗叫不妙”是因为担心长辈的话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孩子的虚荣心; “我心中暗暗喝彩”是因为孩子只求超越自己/保有无心相竞的童真。 4. “我”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她不把大人的价值观来看待孩子/不以大人的权威来 强制孩子提早长大;她尝试了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保有纯真的童心。

34

三、掌纹 理解与赏析(p226) 1.略 2. 意象 甲骨文 坐标 高山和盆地 黄河改道、喜马拉雅山增高、火山岛冒起

分析 掌纹 手掌上的纹路(如事业线、智慧线、生命 线等) 人生中的高低起伏的际遇。 显示作者意志坚定,无论生活遇到什么困 难、挫折或者改变,都不能打击他。

3.坚决不屈服于命运,不向命运低头,即便只剩一口气也要为自己奋战到底。

四、有梦才有远方 理解与赏析(p228) 1.因为有梦,才有梦想;有梦想,才有理想;有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 程。 2.为了证明一个人只要有梦,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美梦成真”。 3.等我们的完成了自己的梦想的时候,看看曾经我们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时候,我们就 想起了当初许下的诺言:美梦成真! 作用:总结全文。 4.略

35

五、明日歌 理解与赏析(p230) 1.略 2.我认同这句话,如果我们无法做到“今日事,今日毕”那么势必把今天的工作留到 明天,殊不知明天又有明天要完成的工作,这样拖拖拉拉的,势必影响工作效率, 工作也会因此而越积越多,最后只会落得个“万事成蹉跎”的局面。 3.略

36

Vie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17 KUPDF Inc.
SUPPORT KUPDF